网络时代的来临

网络是人类社会制度变迁的技术成果,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并最终进入网络信息社会的标志。社会历史的变迁决定了网站设计,电子商务,网络证券等网络技术的发展,反过来,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这两个方面事实上并不矛盾。因为,技术(techniques)的原初意义是指“人类对自然的关系”,可是,自从人类学了“分会工”以来,单纯的“人类对自然的关系”无一例外地被分工着的组织起来的人群对自然的关系取代了。从而原初意义的“技术”被现代意义的“技术”取代了。后者不仅包括前者,而且包括着整套旨在维护与协调社会分工的人际关系,这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就被成为“制度” ( institution),包含了协调分工的制度的技术。①换言之,由于规模经济和分工与专业化的好处,技术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人对自然的关系,它必然包括人对人的关系,才能成为分工社会的技术。所以,社会的变迁使网络技术得以发展,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反过来使人类社会迈进了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来临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飞跃,是人类社会创新的体现。   正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推出,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正悄然而至,新的高科技的发展把人类从工业社会推向信息社会。什么是信息社会?目前对此并无定论。美国信息经济学家w.J.马丁认为:信息社会是一个生活质量、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及其开发利用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类的生活标准、工作和休闲方式、教育系统和市场都明显地接受信息和知识的影响。中国学者刘超在《信息与信息化社会》一书中指出:信息社会是以信息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以信息技术为实现信息社会的基本手段,以信息经济为维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导经济,以信息文化改变着人类教育、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价位观念和时空观念的新兴社会形态。 黄硕风在《国家盛衰沦》中也指出:社会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当信息业所产生的价值大于其他行业所产生的价值时,当从事信息业的人数超过其他行业的人数时,大多数人是在处理信息而不是在大规模大批最生产产品时,这种技术状态下的社会就称为信息化社会或信息社会。②不过,最早对信息社会进行理论探讨的是美国学者。20世纪50-60年代以来,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促使美闰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一些学者基于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分析,提出了许多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以及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理论。他们从各自研究的方向揭示了信息社会的特征。其中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以网络为主要模式,即决定组织机构、工厂或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的,是加强其各组成部分之间信息流最的操作过程。所以,网络就成为信息流动的载体.信息社会也就被称为网络社会。 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形成都有它的技术前提。人类摆脱了原始的猿人生活后进入到农业社会,是由于人类学会了用火,学会了制造劳动工具,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步懂得了动物饲养和植物栽培,从而掀起了第一个文明浪潮—农业技术革命浪潮。这一技术浪潮将人类社会推进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是伴随17一18世纪的工业革命形成隔阂发展起来的。从英国开始的、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摧毁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旧秩序,使落后的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开辟了以工业为主的新时代——工业化时代。与过去的社会发展一样,网络社会的形成也有其自身的技术前提——网络技术。网络社会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构型,但实际上早在1948年第一台大型计算机试制成功,它就预示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在随后的50年问,计算机以每十年甚至更短时间的速度发展和更新,尤其是在近十年,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出现了以信息的生产、处理和传递的信息化产业,而且还形成了“信息化”了的社会组织—信息化社会。可见,网络社会形成的技术前提是网络技术。
返回新闻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