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与在世的存在状态

网站制作在线与在世界上具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但其所在的生存空间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有限意义域”。由此可以认为,在线与在世是异体同源的两种生存方式。 (一)符号存在与实然存在 从本体论看,存在是一种显现,不同的显现形式确定着不同的存在状态。就这个意义而言,在线是一种符号存在,因为它不是身体的现身,而是符号的显现,而在世则是一种实然存在,因为它是以身体的在场为基本特征的。   在虚拟世界里,在线的主体形象是符号化的,它不是一个现实的“自在之物”,而是一个“意念之身”。在网络生活中,显现着很多虚拟身份,可能是一个昵称,可能是一个卡通的脸谱,也可能是一串代码,在这些符号后面可能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也无从考证是否实际指向。虚拟身份的这种可选择性。不仅表现为在线者pJ以获得一个什么样的身份,而且还表现为在线者可以同时获得多个身份。 在线的直接显现是网名。任何网名都是一个有意义的复合载体,它可以体现在线者的诸多属性,并间接折射出人们的某些心理预期。任何人进人网络都有一个网络身份的自我认定问题,这不仅指必要的网络注册,更指个人选择怎样的角色来表现自己。事实上,在给自己起一个网名的时候,网络角色扮演就已经开始。而且,网络角色的意义并不局限在网络生活本身,它总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现实生活延伸,从而丰富与提高现实中自我的水平。现实.卜,当我们说网络生活的匿名性时,总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而当我们把立足点移到网络本身时就会发现,网名其实就是网络主体的实名。进一步说.它是在线者的一种身份显现。 与此相对,在世的主体形象是物理化的,它是一个立足现实、身体在场的“自在之物”。现实世界“是一个对自然的恐怖和对艰辛生活心安理得的世界,那里的诗歌和文化所讲述的节奏,是那信步漫游、驾车遗巡的人的节奏,是那些有时间、有情趣、有雅兴去苦思冥想、体验和吟唱的人的节奏”。在那里,人们的审美意向是“围绕空间和时间的理性组织建立起来的艺术准则,是一种和谐静穆审美理想中的宇宙观”(朱军,2003) 因此,传统生存哲学理论都是针对发生在物理性时间和空间模式中的行为,这时身体在交往中是物质性本体。而在网络世界中,时间和空间、身体及其社会属性都是缺失的,这是生存哲学所面临的新问题。 (二)在线与在世的所在 在海德格尔看来,在世即“在世界之中存在”是人的存在特征。“此在”生活在世界之中,世界之内的物和人构成此在生存的处所,它们都是此在的世界。他认为:世界“指一个实际上的此在‘生活’在其中的东西”。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在人的活动中建立的,一切东西都在人的活动中并通过人的活动被理解。在人的活动中,世界之内的物就变成了“用具”,人就是在对用具的使用和操作中开始了对世界的理解。这样,用具在相互指引中联结成一个关联整体。这个关联整体在此在的使用和领会中被赋予意义而成为一个意蕴整体,这个意蕴整体就是世界的结构,海德格尔把它叫做“世界性”。 网络作为一种“显示用具”,具有确定的效用。它“莫基于用具的存在结构,奠基于对‘某某东西有效’”(海德格尔,1987)。可以借助于网络这一途径解读实际世界和存在方式间的每一个联系,揭示出世界关系形式上的规定性。在网络世界里,人与网络结缘,网络与世界结缘.网络与网络结缘,最终归结为人与人的结缘。网络让人与人、人与世界最大程度联络为关联整体。从“因缘”到“意蕴”.网络从“指引”中构建了世界的结构。在这一结构中,人的“此在”得以领悟我们生存的“世界之为世界”(朱军,2003)。胡塞尔说,对人有意义的世界是在意识中。本源的世界正是人们生活于其中,并包含了全部现实的、可能的及具体的意识生活的“日常世界”或“生活世界”。现象学者认为,通常在生活世界的各种维度之中,“只要主体之某一部分经验表现出特定的认知风格,并且就这种风格而言前后一致且彼此相容”,那么它就构成一个“有限意义域”(苏国勋,1996)。因此可以认为,在线与在世其所在,就是各自那个“有限意义域”,它们有自己的意蕴整体,构建了自己世界的结构。在那里,此在分别领悟着在线与在世的“世界之为世界”。 具体而言,在世之所在就是现实世界,而在线之所在则是网络世界,它们是既相独立又相关联的“有限意义域”。 (三)异体同源 我们说在线使人类进人另一个可能世界,但在线与在世却具有异体同源的主体特征。同样,我们说互联网架构了一个承载人类生命内涵的新时空.但互联网也是一个与社会异体同源的技术系统,并且,它与现实社会的辆合建构了一个相互嵌人的复杂巨系统。 人在网络空间活动时,物质性的本体并不需要随之移动,仿佛在可见的物理空间之外还存在一种精神感应空间。为此,很多将网络中的虚拟现象与现实中的真实诉求相分离甚至对立起来,是一种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从复杂性视角看,“虚拟”与真实”是人们在网络社会系统中最典型的两种存在形式,在线在世是一种异体同脱、相互嵌人的共生关系。
返回新闻列表